
会员
中华文学史料(第六辑)
刘跃进 龙珍华主编更新时间:2025-04-28 18:51:38
最新章节:编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分为“史料学理论与文学研究”“作家研究专题”“作品研究专题”三个专题,编为《中华文学史料》(第六辑)予以出版。其中,“史料学理论与文学研究”8篇论文,既有古代文学研究论文,也有近现代文学研究论文,其中有2篇是关于灾害文学研究的,1篇是关于荆楚地域文学研究的;“作家研究专题”5篇论文,古代、近现代作家和民族文学研究皆有涉及;“作品研究专题”6篇论文,内容涉及从先唐到现代以及海外汉学研究的几种重要文献。这些论文,既有较为深入的文献考辨,也有较新的史料介绍还有史料学理论的宏观总结,体现了中华文学史料学研究的深耕细作与理论提升。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4-03-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刘跃进 龙珍华主编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星洲日报》文艺副刊(1988—2009)与马华文学思潮审美转向
本书以人类学家克利福德·吉尔兹所提出的“地方性知识”和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为方法,进入马华社会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星洲日报》文艺副刊(1988-2009年)空间,从传媒与文学的关系角度探讨二十年间马华文学思潮在主体性建构焦虑中由“马华文学”向“文学马华”的审美嬗变。在这种审美形态的转换中,文艺副刊始终作为马华文学权力场域隐形的结构性力量介入和干预其中。而由于“小文学”的马华文学主要栖身在以文化为中介文学27.8万字 - 会员
当代西方文论范式转向
当代西方文论扬弃传统形而上学的二元论定式,重视边缘话语,彰显诗学正义,拓展了空间理论与文化媒介研究领域,充盈着语境交叠与观念流转的理论旨趣。本书以跨语境眼光审视当代西方文论星罗棋布的话语星丛,重点论述其主要范式转向、理论代表人物、重要学术话语和对话关系,注重理论话语与文学批评实践的结合,凸显了对西方文论范式转向及其中国化问题的反思,有助于激活新的学术思考与话语实践,促进当代语境的文艺理论建设。文学29.4万字 - 会员
喜剧性矛盾:结构形态与精神特质
本书聚焦于喜剧性矛盾,从形式特征与精神蕴涵统一的角度把握喜剧性的特征与精髓。首先通过对世界“六大喜剧理论模式”的辨析确立研究的理论基点,进而阐明人类喜剧意识发展进程中审美主体对喜剧性矛盾的积极建构作用,论述喜剧性矛盾的基本特性,揭示喜剧性矛盾的结构形态及其发展变异,剖析现当代艺术中的黑色幽默和戏仿,阐发喜剧性矛盾在其“双重背反性”的形式结构中蕴含的以自由为核心的哲学美学内涵。全书的阐释和论证层层推文学22.1万字 - 会员
明代文言小说汇编类文献研究
本书以明代文言小说中汇编类作品为研究对象,立足文献考证,从文体类型与文献类型两种维度透视明代文言小说汇编现象,选择志怪体、世说体、博物体、小说丛书等汇编类型为代表,清査其文献家底,提炼其审美特征,阐释其文学成就,探究其学术贡献。在个案研究基础上,对明代文言小说汇编之兴盛背景、体例样态、价值及阙失等做了整体观照。文学22.7万字 - 会员
文学类专业素质与创新教育讲演录
本书由21位教授、博士、作家、学者,以各自的专业特长为立足点,以应用性、博通性、开放性为原则,选择具有代表性、原创性且适合本科生接受水平的论题作为讲演内容。整部书稿分成区域内两汉三国特色文化、中外语言文学研究与学术素养、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文学创作与写作能力四大板块。全书共由21讲构成,依次分别为:汉水文化撮要;论汉水流域的水浒戏及其传播意义;诸葛亮与汉中——试论诸葛亮对汉中战略地位认识的矛盾文学34.7万字 - 会员
司马辽太郎研究:东亚题材历史小说创作
司马辽太郎(1923-1996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最有影响力的历史小说家,在政治界、经济界有着广泛的影响,被称为“国民作家”(日本)。司马辽太郎创作了大量的中、日、韩等东亚国家相关题材的历史小说、随笔、游记,多达六十多卷。本书将司马辽太郎与相关作家的创作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司马辽太郎对东亚历史的文学叙述,以及他对东亚与日本的思考,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司马辽太郎文学,更深入地了解日本作家文学18万字 - 会员
天才中的凤凰:洛佩·德·维加
本著作对洛佩·德·维加坎坷曲折、浪漫而凄凉的人生经历做了比较全面而生动的勾画,对他的创作经历做了充分的评述,对他的戏剧进行了分门别类、以点带面的评述和分析。他一生创作了一千八百多个剧本,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品位极高。可谓成就卓著,被誉为“西班牙戏剧之父”。其诗歌创作独树一帜,同样成就非凡。其名气和地位与塞万提斯并驾齐驱。文学19.2万字 - 会员
西方诗学话语中的陌生化
本书立足于美学、文学理论和文化社会学等学科相交融的视域,在两个不同的层面——历时性和共时性——对“陌生化”理论展开了系统性研究和批判性讨论。作者力求从立体化的多维视角来给“陌生化”理论画像,而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历时性”维度的理论梳理和“共时性”维度的理论阐释,将“陌生化”理论以陌生化的方式展现于读者面前。文学24.3万字 - 会员
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译选集研究
本书从翻译选本视角考察了英语世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接受,勾勒出了这场持续八十余年的编译活动在篇目选择、文本阐释、编者构成等方面的演变轨迹,揭示了英译选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形象和经典序列的重构,分析了世界文学选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版图的绘制。文学15.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