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王阳明思想与诗歌研究
侯丹更新时间:2025-04-27 17:49:18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内容有三:一者分析阳明心学核心要素对佛教禅学的吸收,揭示了阳明心学与佛禅间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二者对王氏诗歌创作的动态性变化特点予以条分缕析,分别表现了以禅入诗、儒禅交融、讲学诗与佛禅结合的特点;三者尝试对阳明诗歌宗教美学境界进行概述。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06-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侯丹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孔教与国家建构:变奏与复调的历史(1895—1919)
孔教如何从晚清社会制度的固有部分崩解成为“游魂”,如何一步步被负面化乃至被打倒?晚清和民国初期的孔教论争聚焦在国家建构是否需要孔教、如何安置孔教。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陈焕章、马相伯及新文化运动诸君,基于对孔教与革命、孔教与中华文明维系、孔教在国家建构中地位和作用的不同认识,公开在媒体上争论孔教的定位和性质。争论中,康有为希望通过改革孔教达到强国目标的主张逐渐受到批判,立国不需要孔教、孔教不是宗哲学25.4万字 - 会员
韩非子治道思想研究
本书试图对韩非子治道思想这一老问题在学界研究基础上做出新解读,认为韩非子治道的要义是,君主通过全面控制建构出绝对的政治秩序和权力秩序,与此同时君主亦需相当的自我控制。本书重新阐释了韩非子治道思想的逻辑结构——势—法—治:“势”论聚焦政治哲学中权力分配和资源配置的重要问题,但“势”并不等同于“权力”;“法”具有“绝对性”,这是对前期法家的重要推进;“术”可划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君主对官僚系统的整体控制哲学23.6万字 - 会员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经权观研究
“经”和“权”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一对重要范畴。经权观的研究,不仅可以直接揭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处理道德准则的普遍性与道德生活的复杂性之间的矛盾的思路和方式,而且对理解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特质与属性,不同学派或思想家之间伦理思想的差异,不同时代伦理思想的损益,都是重要的切入点和理论依据。本书通过对中国传统经权观的产生背景、主要观点、历史演变、伦理意蕴、现代启示等问题的研究,系统探析其发展逻辑、核心哲学29.3万字 - 会员
安乐哲儒家哲学研究
本书从儒家哲学的角度,对安乐哲的主要论著和译著进行了系统梳理,概括出其哲学立场、理论来源和思想特点,并采取中西方哲学比较方法,对其提出的创造性、开放性、独特性哲学理论,如“孟子人性论”“儒家角色伦理学”“儒家民主主义”“礼仪与权利的辩证”等做出客观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在此基础上,指出安乐哲儒家哲学在中西方文明发展中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提出一些理论构想。本书是目前国内系统研究安哲学17.9万字 - 会员
唐宋儒家道统系谱建构研究
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统”的观念自韩愈倡导之后就深刻影响着中国古典文明的延续、转型与发展,而对儒家道统论以及道统人物系谱的研究,也一直是中国古代哲学史、思想史研究的焦点。本书在对学界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搜集和梳理的基础上,全面追溯了唐宋儒家道统系谱萌芽、建构、分裂、解构与重构的过程,涉及孟子在宋代的升格运动,曾子和子思道统地位的确立,两宋时期新儒家各学派在思想和政治上的论争等儒学研究中的重要哲学36.6万字 - 会员
国际孔孟学刊(第2辑)
《国际孔孟学刊》由华侨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和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是关于海内外儒学研究及传播的国际性高端集刊,重点关注海内外儒学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以及儒学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状况。本书是《国际孔孟学刊》第1辑,设有“特稿”“先秦儒学研究”“程朱理学研究”“明清儒学研究”“东亚儒学研究”五个栏目,主要议题是对程朱理学的研究。哲学18.9万字 - 会员
荀子礼思想研究
生活于战国晚期的荀子,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调,批判吸收其他诸子各派(道家、法家、墨家、名家等)的思想资源,创造性构筑了以礼为宗的儒学思想系统。该书立足于《荀子》原典,秉持“史思相养”的研究方法,沿循礼之缘起、礼之本质、礼之道德功用、礼之政治功用这一总体思路,系统深入描画了荀子礼思想的逻辑脉络。在荀子看来,礼是人文世界的至高原理,以层级化的名分秩序(等贵贱、分亲疏、序长幼)为其本质内涵,既能修一己之身哲学21万字 - 会员
“四书化”与“去四书化”:儒学经典在“近世”中日两国的不同际遇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原為中國先秦儒學典籍,唐宋儒者在應對“佛道”挑戰而為儒學構建本體的遇程中,將“學庸語孟”進行了“四書化”,使之成為繼“五經”之後的又一儒學經典結構。然而,當理學及“四害”伴随著中國文化傳入日本之後,江戶古學派對它們的批判、質疑、否定便纷至遝來,並解構了“四書”經典結構,開放了日本的“去四書化”的歷程,這一思想雎屬“暗流”,但對日本的影響卻不容忽視。這意味著,中哲学27.5万字 - 会员
中国道统论(下)
本书以道统为主线,用中西比较的视野,对中国从古至今的学术思想进行梳理,发掘贯穿其中的思维方法、价值观和对理想社会的构想。解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天道观,是中国学术思想的显著标志。西周时期,就形成了“神灵之天”“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的天道观,连同民本思想等作为古代思想遗产,为孔、墨、老三哲所继承。不同天道观相互渗透、互相影响,产生更加精彩纷呈的思想成果。从中外交流的大历史观看哲学3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