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李祥云治疗妇科疑难病临证思路与验案
李祥云主编更新时间:2025-03-15 09:17:25
最新章节:膏方病案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主编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李祥云教授,本书分上下二部分,上部分为心得体会篇,下部分为病案篇。主要根据病案中的病情进行分析,发现共性与特性,引用古典文献对中医理论分析,探讨其机理,故而确定治疗思路。同时引用现代科研结果、药理、理论等,创造性阐发用药特点及经验。本书特别提到亮点部分为对病案的总结,并提炼出写出经验给人以启迪,既有理论方面,也可写用药体会,甚至个别特色药物的药理作用。本书作者从事中医临床多年,经验丰富。
品牌:人卫社
上架时间:2022-11-01 00:00:00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卫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李祥云主编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中国中医药教育史(现代卷)
下卷为现代部分,共分为10章,1—5章以时间为经,从新中国成立后中医教育初创阶段、“文革”时期中医教育的曲折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医教育的恢复发展、新世纪后中医教育的跨越发展、新时代以来中医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等方面,以区间内发生的与中医教育相关的重大政策、突出事件为纬,全面梳理现代中医教育艰难曲折、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展示其历史全貌,挖掘其内在规律。6—9章以专题的方式,系统、深入地展现中医教育具有特殊医学35.4万字 - 会员
天池伤科流派诊疗技能
天池伤科流派为东北地区骨伤学科的代表流派,始于清代,由刘德玉、刘秉衡老先生家传,由刘柏龄弘扬、发展,传承至赵文海、冷向阳等人。全书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骨伤科诊治技能,包括望闻问切四诊、骨伤科特殊检查方法与临床常用骨科辅助检查、常用治疗方法和技术,充分体现天池伤科流派的疾病分析、诊断特点与临证治疗、康复经验等内容,围绕天池伤科流派学术思想与临床诊治技能,从手法、练功、方药等方面详细讲解,配医学21.1万字 - 会员
郁证发微六十论(上下册)
本书系作者自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于《上海中医药杂志》连续发表郁证系列论文及《中国中医药报?岐黄论坛》关于郁证治验专栏文章的基础上整理而成。本书拟在系统地构建郁证诊疗体系,重新审视郁证的概念,厘定郁证的形态,考量从郁论治的内涵外延,总结归纳郁证的诊治规律,并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有关郁证因机症治作出深刻阐述。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创新学术观点,以期进一步丰富了中医诊疗学说,提医学46.4万字 - 会员
刘渡舟医论医话100则(第2版)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刘渡舟教授学术思想,弘扬刘老博古通今的治学精神,更好地推动经方临床运用,广泛宣传刘老学生、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等的学习收获,我们精选了最能反映刘老治伤寒、精临证的学术著作,经撰次整理,辑而成帙,突出反映刘老之方证相对论、辨证知机论、古今接轨论、气机论、攻邪论、水火论、湿证论、脾胃论、肝胆论以及抓主证等学术思想及其善用经方、妙用时方、创制新方、精于用药的临证经验,汇集了刘老行医60余医学35.9万字 - 会员
中国民族医药经典方数据挖掘与应用
民族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医药经典方是历经时间验证的有效方剂,是民族医学传承、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具有重要价值。因而,对民族医药经典方进行筛选与挖掘,是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础。2020年11月成立的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经典名方和大品种培育分会团结全国各民族的专家学者,致力于民族药经典方的挖掘与整理、继承与创新,开展了藏医药、蒙医药、维医药、回医药、满医药等民族医药的经典方整理和挖掘工作。本书医学16.7万字 - 会员
亚健康状态中医辨识调理
本书汲取了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马万千主任医师及其团队的丰富实践经验,结合中医脏腑理论,系统介绍了中医辨识35种亚健康状态的方法。书中强调亚健康状态是介于生理和病理之间的中间状态,其是否进展为疾病与人体脏腑功能强弱、气血和阴阳平衡密切相关。全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概述了健康与亚健康的概念、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分类,以及影响因素与中医调理法则。各论部分则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亚健康状医学7.7万字 - 会员
望诊心悟
《黄帝内经》认为:“诸病于内,必形于外”,人的体内有了毛病,一定会在身体表面显现出来。人体的面部、手部、皮肤等是直接暴露在外的部位,其色泽、形态变化最易于通过望诊进行识别。本书结合病案,详细地阐述了中医望诊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具体包括望诊的部位、病变表象、其所对应的体内病灶等,揭示发病的原因及防治方法。重点介绍面诊、眼诊、鼻诊、唇诊、耳诊、手诊、舌诊、皮肤诊以及神态等,通过“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测医学16.4万字 - 会员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重刊:格致余论
本丛书由“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精选而来。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格致余论》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著作之一,它集中反映了名医朱丹溪的学术思想。历史上,其书对繁荣学术,指导临床实践,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书据元刻本整理。全书1卷,医论42篇,着重阐述“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及“相火为病“的医理,强调观形察色,切脉问证,主张运用滋阴降火及理气、祛痰、行瘀诸法,从本求治。论中医学3.8万字 - 会员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重刊:中藏经
本书由“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精选而来。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所选医籍,多为医家推崇,尊为必读经典医籍,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所选医籍均为各位专家遴选精善底本,加以严谨校堪,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本次修订拟从开本、装帧形式、用纸方面进行调整,同时针对原书错讹之处进行订正,并改写导言,更新和增加使用说明等。书中有49篇论,以论证、论脉、论脏腑虚实之法,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医学5.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