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大家的民俗学
更新时间:2022-11-25 11:32:48
最新章节:田野调查的愉悦与焦虑——我在宫古岛狩俣村的调查经历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为什么说人人都可以是民俗学家?为什么说民俗学是一门很酷的学问?日本民俗学领军人物岛村恭则力作,讲述为什么民俗学是一门重新定义生活的学问。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会按照一些习俗或默认的规则做一些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做的事,这正是民俗学大显身手的地方。与我们以往的刻板印象相反,民俗学并不是为古老事物追根溯源的学问,而是一种反主流、反霸权和反中心的文化心态。本书是一本面向大众的民俗学入门书籍,通俗易懂,贴近生活。书中列举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案例,如大学校园里流传着的七大怪谈;各个家庭内部实行的规则;消防员、铁路员工、法官、办公室白领的日常生活;作为社交场所的平民区咖啡店;动漫圣地创造出的新民俗;新冠病毒肆虐下的鱼身鸟喙人面的妖怪护身符的大流行;互联网时代稻荷神信仰的全球化;“座敷童子”的现代转型等等。本书简明易懂地介绍了现代民俗学的知识,向读者展现出现代民俗学的魅力。让民俗学成为每个人都能学会并加以运用的技能,从而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充满趣味。
译者:陆薇薇 魏金美
上架时间:2022-06-01 00:00:00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传统节日的由来
《传统节日的由来》是一本深入探究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与发展的书籍。书中详细阐述了众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寒食节以及上巳节等。对于每个节日,它从起源传说展开,像端午节中屈原投江、伍子胥的渊源、孝女曹娥传说与端午的联系;中秋节古代祭月习俗的发展和嫦娥奔月神话与中秋的关联等。同时,也对各节日的传统习俗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如七夕节乞巧、拜织女文化3.6万字 - 会员
亦神亦祖:粤西南地区信仰构建的社会史
本书以超越地方史为着眼点,来研究粤西南地区呈现的亦神亦祖祭祀现象。本书认为神明与祖先的形象与祭祀模式,关乎在大一统的礼仪与文化推广中,地方社会如何利用国家礼仪来塑造认同。这个过程,既牵涉明清时期国家礼仪、地方行政、经济环境的冲击,也深受文字运用、宗教科仪、建筑形制等因素的影响。文化21.7万字 - 会员
农业民俗研究:节气、农具与乡土景观
本书分为三部分,“节气研究”主要包括二十四节气的历史及其现代传承、海外传播,二十四节气歌谣谚语的流变及其与农业民俗的关系,二十四节气的现代保护等内容;“农具研究”主要包括民具学的发展研究,通过实例研究农具与农民、与民俗的关系等;“乡土景观研究”主要包括日本乡土景观研究方法及对中国乡土景观研究的借鉴意义,太湖东部平原“浜村相依”、哈尼族梯田文化、兴化垛田等方面的实例研究。文化25.2万字 - 会员
狐仙崇拜:中国封建王朝晚期的民间信仰与民众心理
狐仙到底是正是邪?为何它既能带来财富与好运,又能引发灾难与恐惧?时隔13年再版的中国民俗奇书,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揭示了“狐仙崇拜”文化背后隐藏的民众诉求:清代文人笔记中,男狐常常化身英俊的“胡郎”专门魅惑世家小姐,结局总是被棒打鸳鸯,仿佛一场寒门士子想要入赘豪门的逆袭梦;一位女子在婚礼前夜突然被狐精附身,借狐精之口勇敢地拒绝包办婚姻,上演一场超时空的古代版女性“自由宣言”;而在明清乡野,狐仙附身文化17.1万字 - 会员
佤族祭词研究
祭词是佤族祭师“巴猜”们代代口传的祭祀文本,是一种“活形态”押韵口头传统,是佤族口头传统的典型代表。内容涉及佤族生产劳作、贺生送葬、男婚女嫁、建造新居等,语言方面秉承了佤族古歌的特点,在韵律、语义与结构、语用与修辞等方面具有突出的特色。通过祭词,可以了解佤族的民俗、历史,也可以深入分析佤语的特点。文化8.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