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问学:思勉青年学术集刊(第2辑)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更新时间:2020-08-28 15:16:42
最新章节:吉泽诚一郎教授访谈录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员团体编辑的《问学》第二辑,共有8篇,其中,专题论文6篇,学术访谈1篇,史料整理1篇。全书约19万字。第二辑从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共收到来稿27篇,其中,历史类15篇,文学类5篇,哲学类7篇。来稿作者,包括国内各著名大学硕士生、博士生、年轻教师,也包括海外高校一些年轻教师和博士生。每篇稿件,先由本辑执行编辑李文杰、刘彦文初步审核,认定符合基本学术标准、征稿范围(文史哲类)、基本学术规范(未发表、注释规范清晰等),然后作技术处理,送两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外审。如果两位外审意见为否,或者有一位强烈否定,则作退稿处理;若两位外审意见有肯定及修改意见,则返还作者按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后再送审。经过初审、外审的论文,最后挑出6篇,组成本辑。从稿件内容来看,本辑论述范围主要集中于中国近现代史或近现代文学史,只有1篇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何繁:《“不臣天子”:汉晋之际礼制与经典诠释中的王权观念》)。论题范围包括近年学界关注度较高的中朝宗藩关系、近代中西法律史、环境史、文学(诗)史,另收录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教授杨国强早年习作一篇《曾国藩与传统文化》,因《问学》鼓励刊登年轻学人代表作,故选用杨教授此文,以作示范。本辑学术访谈《吉泽诚一郎教授访谈录》,与第一辑学术访谈《岸本美绪教授访谈录》相承接,内容是对日本东京大学中国史学科代表人物吉泽诚一郎教授求学经过、当前治学及日本的中国研究的相关采访,涉及日本中国学学术史、当前眼光聚焦等学界关注的问题。本辑另增加史料整理一篇,内容是晚清时期蔡钧于1884年前后所著《出洋琐记》一书的整理。因该日记为使馆下层官员记录,写作时不像一般的出使日记那样顾忌较多,在晚清日记中很有特点,具备较高的史料价值,故选择在此刊登,作为近代史研究的参考。从所用稿件的风格来看,以扎实的实证研究为主,例如王元崇《属国名分辩——1876年中日交涉朝鲜地位问题再研究》一文,运用了丰富的中日韩各方史料,对近代中日关系中的涉朝问题进行了深入辨析,取材丰赡、精当,说理充分。又如李欣《晚清在华西人视野中的中国监狱与狱政——以嘉约翰等人在广州城的观察为中心》一文,较多使用19世纪外人在华主办的英文报刊,探寻西人眼中的中国狱政问题。部分稿件也紧扣学界新视角与方法,例如穆盛博的《战争、洪灾与饥荒:1938年至1947年河南省的生态环境》一文,能将抗战期间及之后一段时间的河南灾荒放在战争史、环境史及世界历史的背景下考察。从所用稿件的作者来看,包括海外著名高校英国牛津大学、美国特拉华尔大学的青年教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澳门大学历史系研究生,也包括国内著名大学研究生,在优秀的年轻学者中,具备一定的代表性。
品牌:三联书店
上架时间:2019-12-23 00:00:00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数字版权由三联书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新时代大学图书馆现代化论纲
本书围绕大学图书馆现代化问题的主要方面选取了31篇正式发表的文稿。其内容聚焦于新时代大学图书馆现代化,包括整体现代化、馆员现代化、服务现代化和治理现代化,立足于新兴的信息服务学理论和北京大学一流图书馆建设的生动实践,揭示了大学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学理和时代命题,阐释了图书馆最基本的整体性特征和北京大学图书馆“价值引领,馆员为先”的基本思想、“用户导向,服务至上”的基本理念、“斯文在兹,道隐无名”社科25.2万字 - 会员
大数据时代科研人员个人学术信息管理行为
本书是以科研人员个人学术信息管理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研究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对科研人员深度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影响科研人员个人学术信息管理行为的主要因素,同时构建并验证科研人员个人学术信息管理行为影响因素模型。作者始终坚持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力图为个人学术信息管理工具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社科11.7万字 - 会员
让文明得到更好的传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档案馆发展战略
本书立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社会背景,主要从公共档案馆发展的理论研究及建设实践、公共档案馆发展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公共档案馆发展战略研究的价值取向、公共档案馆发展战略环境、公共档案馆发展战略路径、公共档案馆发展战略的保障机制等方面对公共档案馆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作者认为,公共档案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涵盖面非常广泛的一项综合性工程,关系到多个行业领域、部门,涉及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档案管理体社科23万字 - 会员
公共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是围绕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宣传推广、深度开发与高效利用而开展的专业化信息服务。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包括公共图书馆在内的各级各类图书馆,是落实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专注于公共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主题,在全面解读我国知识产权政策核心要求与发展导向基础上,广泛深入调研国内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针对我国知识社科15.4万字 - 会员
民国文献辨伪学研究
民国时代是中国文献辨伪学发展史上一个异常活跃的阶段。民国文献辨伪学是一个颇受学界关注的问题。但是迄今为止,未见有人真正从“文献辨伪”的角度,解读这个广为人知的“文献辨伪”问题。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民国文献辨伪问题的专著,是作者《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的姊妹篇。本书在全面回顾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理论方法,从文献辨伪与时代变迁、社会发展、文化转型之间关系的角度,探社科21.5万字 - 会员
中国创世神话母题(W1)数据目录
本书是《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中的“W1.世界与自然物”的升级版。书中列举的中国创世神话母题(W1)数据目录由原来的3级母题升级为5级母题,母题数量由原来的4607个扩展为12583个。根据此母题目录可以对中国创世神话的多种类型进行系统分析,可以建设中国创世神话数据库,也可以作为文学创作或相关传统文化数据库建设的参考。社科2.8万字 档案智慧化管理与开发利用的探索研究
近年来,数字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显得越来越落后和低效。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使档案的检索、编研、提供利用与服务受到限制,纸质档案的存储、调阅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档案的管理与发展带来安全隐患,这使得档案智慧化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本书旨在探索档案智慧化管理与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通过提高档案管理和服务效率,推动档案工作的现代化、规范化、智慧化建设。本书分为六章,第一章,社科14.7万字- 会员
基于价值全面实现的档案信息资源配置
作者致力于“多学科视域下的档案价值认知”及其之上的价值实现机制研究,首先,历史的看待档案价值尤其是凭证价值或工具性价值,作为本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其次,以经济学意义上的商品价值属性和资源稀缺视角研究档案价值,对于丰富我国档案价值规律实现途径、优化档案信息资源配置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最后,集成管理理念语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是稀缺的,不仅强调静态资源与动态资源的集成,而且强调集成管理与集成服务的融合,从社科30.2万字 - 会员
西南少数民族经济古籍文献研究
少数民族经济古籍文献是我国各族人民长期进行经济活动的记录和总结,其中不乏成功和先进的经验,在今天的经济建设中需要从中继承精华,汲取教训。现存少数民族经济古籍文献分布相当广泛(经、史、子、集四部以及丛书、各类考古文献、档案文献之中),数量极其庞大,内容十分丰富。但目前少数民族经济古籍文献的整理研究与其他专科文献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系统整理和开发民族经济古籍文献这一宝库,不但是民族经济学、古典文社科22.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