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汤因比著作集(套装全七册)
(英)阿诺德·汤因比更新时间:2020-07-15 14:11:26
最新章节:注释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汤因比著作集(套装全7册)含《历史研究(上、下)》《人类与大地母亲:一部叙事体世界历史》《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文明经受考验》《习俗与变革:我们时代的挑战》《从东方到西方:环球游记》。<p></p>《人类与大地母亲》写于1973年,为汤因比的最后一部著作,是一部从全球视角对世界历史进行全景式考察、具有很强可读性的编年体史学著作。汤因比以抒情诗般的优美笔调,展示了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相互关系,描述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相互交往和彼此融合的全过程,系统介绍了上自50万年前下迄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时期、各区域的文明类型。<p></p>在《历史研究》中,汤因比列举了世界历史上的二十余种存活或已经死亡的文明形态,并对它们的各自发展作了综合比较,汤因比认为,文化是通过对环境的“挑战”的应战所遭受的考验而产生的;文化的生长是由那些“退隐”和“复出”的少数伟大人物的历史活动所决定的;文化的衰落来自于少数创造者丧失了创造能力,多数人相应地不再支持与模仿,整个社会失去了新的应战能力;文明的解体在于社会体系和灵魂的分裂。《历史研究》破除了西方中心论和单一历史线性发展的史观,在西方历史哲学著作中具有崇高的地位。<br/><p></p>1956年2月至1957年8月,汤因比夫妇在退休后进行了为期17个月,针对三大洲、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环球旅行,《从东方到西方:汤因比环球游记》即是他这次旅行的游记。与一般的游记不同,本书并非有关这次旅行的连续记述,而是以汤因比独特的见解和他对世界历史、地理和宗教生活的深刻理解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系列值得重视的扫描式记述。对汤因比其他一系列著作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引人入胜的补充,不仅处处体现出汤氏独特的历史智慧,而且是对20世纪50年代当时一部分世界的珍贵记述。<p></p>在汤因比的历史观中,宗教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他认为宗教对于认识人类本性、纠正人类的自我中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是汤因比论宗教与社会关系的著作,可以说集中囊括了他全部的宗教思想。全书分两部分,分别是“高级宗教的萌芽”和“宗教在西方化的世界”,从文化的角度揭示了宗教在世界历史及文明史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宗教的起源、本质及其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同时着重对西方文化进行了反思,认为可以用“高级宗教”的振兴来解决西方社会的危机。<p></p>《变革与习俗:我们时代面临的挑战》是汤因比一部极富使命感的著作,写于20世纪60年代。针对当时世界存在的问题,如军备竞赛造成的人类毁灭威胁、全球人口激增、宗教纷争以及过度开发造成的环境破坏等,汤因比从人类的习惯是否能改变入手,通过以往历史的分析和研究,他指出,与天性不同,人类的习惯在面临无法逃避的选择时是可以改变的。本书的分析虽然面对的是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但所提到的问题今天大多仍然存在甚至更紧迫。<p></p>《文明经受考验》是汤因比在20世纪中期一系列有关文明与现实间关系的文章结集,表现出了他对人类命运一如既往的强烈关怀。如果说汤因比认为在时空间中不可逆转的运动——人类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在某个限度内可以被理解的话,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现实世界成为他此刻文明史观的言说背景。在本书中,汤因比的这种现实关怀与历史哲学在二战后的相遇,挑战与应对的结果,就是他一再强调的“世界政府”与“高级宗教”,他寄希望于人类不同文明能够借此握手,觉悟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必须找到合适的和平相处的方式,保持活力,继续发展,悲天悯人的情怀跃然纸上。
译者:徐波 郭小凌 王皖强 杜庭广 吕厚量 梁洁 赖小婵 晏可佳 张龙华 刘建荣 王毅等
上架时间:2016-07-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英)阿诺德·汤因比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迦太基帝国(经纬度丛书)
曾经璀璨无比的迦太基帝国为何会在繁荣700多年后覆灭,它的兴亡对后世有着怎样的重要启示?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英国近代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丘奇认真梳理大量史料,从昔日地中海霸主的历史碎片中一路探索,完成了这部叙述迦太基历史的著作。他呕心沥血多年,皓首穷经,细致地勾勒出迦太基旧有的样貌,详细地叙述了迦太基从建立、崛起到覆亡的全过程,探讨了迦太基的文化及腓尼基人的民族特性,更塑造了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勇猛善战历史11.2万字 - 会员
从敦煌到撒马尔罕
在世界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一个著名符号。那它实际上是什么样子的?人们对它的想象一般是这样一幅朦胧景象:驮着丝绸的骆驼商队穿行于尘土飞扬的沙漠中,在中国与罗马之间络绎不绝。但本书将要为你揭晓:现实的情况与此大相径庭,而且比这幅景象有趣得多。作者利用大量最新的考古发现,综合中、英、法、德、日、俄六种语言的前沿研究成果,并在上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十种第一手文献材料。这些文献材料涉及多种古代语言,有古代中国历史29.5万字 - 会员
桌面屠夫:西方文明掩饰下的罪恶(经纬度丛书)
杀人的方式或许已经改变,但桌面屠夫仍与我们同在。百年以来,惨绝人寰的屠杀、战争、种族清洗等,追根究底竟然是坐在办公室里的几个人的决定。本书作者用20多年的时间,走访世界各地,翻阅查证数以千计的档案文献与证词写出这本书。内容包括荷兰的石油公司谋杀尼日利亚当地土著人士、瑞士苏拉集团如何在“二战”时期为纳粹提供移动毒气室、纳粹万湖会议中的会议备忘录与背后的故事、殖民者如何对澳洲的土著毛利人进行种族灭绝活历史28.6万字 - 会员
卢旺达危机:种族大屠杀史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两位卢旺达同道,让-内朴穆塞内·恩库里基伊姆富拉(Jean-NépomucèneNkurikiyimfura)和让·鲁米亚(JeanRumiya)。前者是图西人,后者是族际婚姻下的胡图人。两人都是优秀且年轻的历史学家,前途本来均不可限量。恩库里基伊姆富拉并不涉政,也接受暴力前的哈比亚利马纳政权。鲁米亚积极投身于政治。随着哈比亚利马纳政权渐渐走向极端,一些知识分子开始为该政权摇旗历史28.4万字 - 会员
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中国
本书收录了包括由哈佛大学汪悦进教授、复旦大学葛兆光教授、南京大学周宪教授,ITatti研究中心乔纳森·纳尔森教授、FabrioNevola教授、佛罗里达大学邹晖教授、清华大学刘晨教授以及几位青年教授的论文。这些论文是从“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中国文化振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20多篇论文中挑选出来的。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由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与哈佛大学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中心(ITTATI)联合主办,以“中国历史14.5万字 - 会员
往事如风:丝绸之路上的民族与王国
本书书写的对象是丝绸之路上曾经叱咤风云过的一些民族和王国。有些已经湮灭了,有些还活跃在当代。她们曾经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今天仍然是历史、文学、人类学不断书写和发现的命题。她们也曾经给历史留下了太多的谜底,本书就是来揭开这些谜底的。历史13.5万字 - 会员
新巴比伦人:现代伊拉克犹太人的历史
本书记录了这些犹太人的生活、他们的城市阿拉伯文化,以及他们对建立民族国家的希望,并揭示了伊拉克犹太人的流离失所不是因为被迫害,而是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被误导的国家政策的结果。可悲的是,直到今天,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不可能共存仍然是该地区的主导叙事。历史22.3万字 - 会员
东南亚区域史
本书注重从整体史和文明史的角度重构东南亚区域史的书写范式,强调将东南亚区域发展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紧密结合起来,既注重不同时间断面东南亚各国和区域整体的演进轨迹,也注意同一时间断面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横向联系。主要内容包括“东南亚区域发展史”“东南亚文化史”“东南亚与周边地区交流史”三个板块。其中,“东南亚区域发展史”注重从整体史观构建东南亚历史的发展脉络,既注重各国历史的纵向演进,也注意梳理各国历史历史32.5万字 - 会员
现当代非洲历史与文化
本书叙述了从西方殖民主义者入侵非洲到当代非洲的历史,探索了历史与文化的关系,着重分析复杂历史事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发展对历史的影响。通过在历史视野下对非洲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的综合考察,来反映非洲历史发展的生动性和文化的丰富与完整性。作者在实地考察基础上,把实际感悟与对中外文献发掘相结合,细节性地展现了非洲历史文化风貌和非洲人的价值观、审美观与民族性,以有助于人们更全面了解非洲社会。历史24.3万字